杏耀代理-杏耀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杏耀怎么样_读史记,念循吏之德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1)

在《史记》中,《循吏列传》与《酷吏列传》堪称姊妹篇。太史公写酷吏,全是当朝人物,特别是以张汤为代表的十大酷吏,笔锋直指汉武帝宠用酷吏、任其肆虐为害的时弊;写循吏,全无时人,颂古非今,暗藏批评当朝吏治的玄机。

循吏列传记叙了春秋时期五位贤良官吏的事迹。司马迁以缅怀与崇敬的心情写出他们的政绩和道德风范,表达了其倾心向往的吏治愿景: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也可以治理好天下,何必非用严刑峻法不可呢?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2)

贤相孙叔敖

孙叔敖年少时,有一次外出游玩,碰到两头蛇。回家见了母亲就哭泣起来,母亲问他哭泣的原因,孙叔敖说:我听说见到两头蛇的人会很快死掉,今天我见到了,恐怕要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问:两头蛇现在在哪?”孙叔敖说:我怕后来的人又会看见,就把它杀死埋了起来。”母亲说:德胜不祥,仁除百祸。暗中助人的人,上天对他必定有善报,你有仁心德行,一定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出任楚国令尹(国相)还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而国人就已经信服他的仁义了。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3)

孙叔敖当上楚国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唯有一位老人,穿丧衣、戴白帽,最后来吊。孙叔敖恭敬地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要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非常对,我牢牢记住这三条了!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4)

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觉得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孙叔敖认为,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不好。他请求让乡里有身分的人家加高门槛。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乘车人都是有身分的君子,他们不愿为过门槛而频繁下车,自然就把车的底座造高了。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也都自动把自己的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5)

孙叔敖任令尹期间体恤民情,悉心国事。鼓励矿冶产业,提高了冶炼和铸造工艺水平;兴修了一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严明法度,制定实施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法令。使楚国进入了强盛期。

孙叔敖虽贵为令尹,功勋盖世,但一生清廉简朴,家无积蓄。他过世后,其子穷困,依靠打柴度日。孙叔敖的高尚品格,备受后人赞誉。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6)

子产病死,郑民号哭

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不和,父子不睦。后来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都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遇有丧事则可自行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7)

公仪休嗜鱼拒鱼

公仪休做鲁国国相时,遵奉法度,按原则办事,丝毫不改变规制。以他为榜样,百官品行自然都很端正。他还命令当官的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下属小便宜。

有人上门给公仪休送鱼,他不肯收纳,坚决地拒绝,弄得那人很尴尬,说:听说您特别爱好吃鱼才送来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公仪休回答:正因为我嗜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有工资,自己可以买鱼吃;如果因为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自己买不起鱼了,谁还肯给我送?所以我坚决不能收下!”

公仪休在家里吃的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8)

石奢纵父而刎颈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恰逢途中有凶手,他追捕到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石奢放走了父亲。归来后石奢把自己囚禁起来,派人告诉昭王说: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刎颈而亡。

石奢纵父顶罪,为了尽忠职守的原则而自杀,也使楚昭王树立了美名。

读史记,念循吏之德(图9)

李离过杀而伏剑

李离因过失错判罪,以伏剑身亡的实际行动,帮助晋文公整肃了国法。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孙叔敖

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名敖,字孙叔,华夏族,楚国期思县潘乡(今河南省淮滨县)人。据今2600多年。楚国贵族蒍贾遭陷害,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蒍敖与母亲避难于现在的河南省淮滨县,改名孙叔敖。遇恩公收留,并将毕生学识倾囊相授。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毛遂自荐,主持治水,倾尽家资。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期思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后来又修建了安丰塘等大量水利工程,2600年过去,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孙叔敖受楚庄王赏识,开始辅佐庄王治理国家。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国家。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年仅38岁。《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中学教科附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中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淮河时多次提到孙叔敖,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治水专家。


这是一个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