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江河之母”,是人类淡水的主要供给之源,我国96%的可利用淡水来自湿地。但近些年来,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不合理利用等多种因素,导致湿地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湿地生态功能不断退化。有鉴于此,8月3日上午,文澜讲坛“省民革党员走进文澜讲坛”系列讲座特地邀请了中国湿地博物馆文博研究员缪丽华老师,为近120名听众讲解湿地与大家密不可分的联系。 缪老师长期从事湿地科学与文化的研究,对湿地有着特殊的感情,讲起湿地来如数家珍。讲座开始,她先从讲座的讲题开始讲起,“湿地连着你和我”是2009年第13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这个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接着,她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向听众们介绍了湿地的概念以及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由于兼具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生态类型,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也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 ”和“天然物种库”。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但由于近年来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的不足,导致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其功能和效益也在不断下降。缪老师用大量的数据向大家说明,目前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表现在:人类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湿地的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正因为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因此湿地保护刻不容缓。讲座最后,缪老师希望在座的听众们能多多宣传湿地的功能,人人参与保护湿地工作。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湿地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江河上游到下游,每天都在为我们服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 近2小时的讲座,听众们听得意犹未尽,讲座结束后,很多人还围着缪老师请教。听众们反馈,缪老师的讲座生动风趣,让人忍不住想听下去,她以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将湿地讲解的清晰透彻,让大家不仅了解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更明白了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激发了大家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缪丽华老师为文澜讲坛题词 缪老师在讲座中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热情的听众们围着缪老师交流、探讨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