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注册测速网址_曾住建内站前街之十七,夜来秋雨后
一夜秋雨送秋来
一切仿佛都有节气管着。出了伏天,过了处暑,北京城里的暑气真的就此慢慢消退下去。天也变高了,湛蓝湛蓝的,时不时浮现出大朵大朵好看的白云,仿若天马行空。中午还是太阳高照,有几分炎热。不过在大树下、房前屋后背阴的地方,三伏里因湿渍引发的烦躁业已爽的感觉所替代。一早一晚不用说,甚是有些凉意了。
周日的清晨,一场不算太大的夜雨送来阵阵凉风,透过窗纱还是能够感到风里裹挟着的一丝丝水汽。好像是老天爷故意来叫醒似的,六点刚过人已睡意全消了。这大概便是应了清人陈文述《夏日杂诗》中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的诗境吧!
边用早餐,边商定晚餐的吃食俨然成为家中的惯例。周末吃馅儿,依旧是许多老北京人家一种必然之选。所谓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不过话分两头说,家里要是个顶个舒坦着,那一准儿是吃不上饺子的。茴香最近价格贵的有些离谱儿,还是吃芹菜的吧!”主妇们不经意的言语间大局已定。
周末一早的超市里人声鼎沸,迎来一天当中第一个小高潮。爱起早的老人们当仁不让是这里的主角儿。早,您呐!”熟人之间亲切的打着招呼,即使旁人听起来也格外顺心入耳。选肉的、挑菜的、买米面的、出门结账的,无一例外,两个字—精细。此时,引起我注意的倒是柜台上新摆放出来的大大小小、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了。哦!再过些日子又到八月节啦。”
俗话说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八月节是北京人对中秋节的一种别称。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就记有:
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节也。每届中秋,府门朱第,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在一年四季当中,北京的秋天气候宜人,物产丰腴,最受北京人的偏爱,好不吝啬的冠之以金秋八月节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也是一年之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一向极其重视。北京人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明万历年间的学者沈榜在所著《宛署杂记》中就有当时京城中秋吃月饼的记载:
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稍晚一些的明崇祯年间宦官刘若愚《酌中志》一书中同样有所记录:
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描述愈发详细的当属晚清诗人李静山,其在《增补都门杂咏·月饼》一诗中咏到:
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论斤成套多低货,馅少皮干大半生。
所谓红白”当指北京特有的月饼品种自来红和自来白;而翻毛”大致是指酥皮月饼,为南味月饼的一种,因酥皮翘起,雪白若片片鹅毛,故而得名。
要说最懂北京这座城市的,我想恐怕谁也比不过老舍先生。我们不妨欣赏一下先生笔下金秋北京那动人的景象吧: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然而,老舍并没能等到1966年的秋天。他选择了在当年8月24日的深夜,步屈子之后尘,自沉于太平湖中。就此告别了他一生热爱的祖国,一生热爱的北京城,一生热爱的家人以及那座位于灯市口西街的丹柿小院…在老舍先生逝世五十周年之际,作家李辉曾言:在这一天,纪念老舍,不但是怀念他创作丰厚的一生,更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他所承受过的苦难与羞辱。
由于八月节往往与国庆节相近,离八月节还有些时日,大街小巷便已张灯结彩,喜迎中秋的条幅也已悬挂在商场、食品店的显着位置。北京站客流明显增加,异常繁忙。周边大街上携带着大包小包赶火车的南来北往乘客行色匆匆,归心似箭的心情写在每一个旅客的脸上。
商店里售货员早已开始忙碌起来,柜台上各种形状、大小、馅料不一的月饼,苹果、鸭梨、葡萄、石榴、沙果等当时当令的应季果品被摆在最显眼的地方。
那时候北京市面上的月饼品种少之又少,最常见的是北京特有的自来红自来白也叫丰收饼。这种月饼价格亲民,口感偏硬而且是越放越硬,久存而不会坏。深受北京人的喜爱。土生土长的京味作家崔岱远在《那颗自来红》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自来红,用地道的北京音读起来第二个字应当是轻声,听起来是滋了红”这种月饼个头儿不算很大,一斤能称十来块。它不是用模子刻出来的扁平圆饼,而是圆鼓鼓的像个深棕色小馒头,朝上的鼓面上也没有其他月饼那样刻着花里胡哨的图案,而仅仅在正中央印了个深棕色的圆圈。如此朴素的小玩意儿,做起来却绝不能将就,那必须是按照一定的配比,用香油把面和透了做皮,把冰糖渣、青丝、红丝、核桃仁儿、瓜子仁儿用白糖调成馅料。烤炙的火候得掌握到不糊不生,色泽均匀才行。”
除了丰收饼,五仁、豆沙、枣泥月饼最为流行。皮薄馅厚、块大鈼实的特点很符合北京人的口味。尤其是曾几何时风行大江南北的五仁月饼更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经典的五仁是指: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直到今天,它仍拥有一批忠实的拥趸者。图为1980年中秋节,北京东城糕点厂的职工在生产月饼。
此外还有提浆月饼和一种类似蛋糕的改良月饼,不过如今已经难得一见了。
身边随处可见满载而归的人们,日子的清苦并没有降低大家对于过节的那份热情。知青的回归更让原本沉寂许久的胡同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喜悦的情绪在每个人身上传递着,大家的脸上都挂满笑容。
祥和喜庆的气氛同样笼罩着水磨胡同25号。院子里,四棵高大繁茂的老槐树结满了一串串翠绿色荚果,累累硕果在日光照射的映衬下愈发显得晶莹剔透。大树下各家的老人坐在藤椅中晒着太阳,轻松的聊着诸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之类的闲嗑儿。大人在厨房里忙碌着晚上的大餐。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院里院外追逐嬉闹着。南屋黄家三姨这两天格外高兴,不光顺义插队的小儿子回家过节了,还收到远在南方海军服役的二女儿的家书。老话常说:中秋是团圆的日子又有诗曰:家书抵万金但对于三姨此时此刻的情感心路,当时只有十余岁的我是根本无法理解,也无需理解的。
傍晚时分,父亲带回月饼和水果,在两个小瓷盘里分别摆上几样,放在一头沉”书桌的正中,书桌的上方墙壁上悬挂着奶奶的照片。不管下班到家多晚,母亲都会为全家奉献一桌丰盛可口的中秋晚餐。油炸花生米、姜汁松花蛋、拍黄瓜、凉拌海带丝,四道凉菜上桌,热菜开炒。焖扁豆、肉丝炒蒜苗、肉片炒菜花、素烧茄子、红烧带鱼。很快,再普通不过的几样家常菜就摆满了本就不大的小饭桌。不太善饮酒的父亲还拿出家中的桂花陈”喝上一两盅。晚饭用罢,收拾停当。此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皎洁的月光洒满的整座院落。人们坐在院子里分食着美味的月饼,欣赏着撩人的月色。庭院中,父亲种植的一大盆米兰花开啦,散发出阵阵清新淡雅的幽香。那时流行一首名叫《八月里来桂花香》的歌曲,北京没有桂花,自然也就不识其味了。2008年秋天我们夫妻二人到黄山旅游,恰逢下榻宾馆庭院中的几株桂花竞相绽放,花香浓烈,给人一种甜腻之感。对比之后,我更加喜欢米兰花清香怡人的味道了。
夜深人静,劳累一天的人们很快进入梦乡。兴奋使我无法入睡,躲在被窝里,将收音机的音量调到最低并贴到耳边。此时,收音机里传出马三立、王凤山传统相声《开粥厂》
十个自来红、十个自来白、荤月饼一斤、素月饼一斤;鲜果儿供一堂:五个苹果、五个桃、五个石榴、五个柿子、五个鸭梨…
多年以后,我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不久便被单位派往几千公里之外的特区海南从事酒店工作,从此开启了我长达十年的海南生活。这期间,有好几个中秋节是独自一人在海口度过的。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前夕我要去北京出差,还需赶在中秋节前回琼。临行前向办公室同事史大姐询问需要从北京捎带点什么?史大姐是嫁到北京的上海人,为支持特区建设很早就举家南迁搬到海口安了家,先生在省里工作。史大姐推让一番,见我态度诚恳,便沉思刻片,对我说:那就有劳您给我家先生捎回来几块自来红、自来白吧!他就好这口,念叨许久啦。给您添麻烦了!这时,我仿佛一下子懂得了当年黄家三姨家书抵万金背后所承载的那份沉甸甸的东西。一封家信维系着亲人间难以割舍的情感。同样,你即便是来到天之涯,海之角,也无法忘记家乡的味道,一口家乡再普通不过的吃食也寄托着人们对故土挥之不去的眷恋。随后的岁月里,每当中秋之夜,我都会望向窗外海平面上高高悬挂在天际的月亮,心中默念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遥祝千里之外的亲人们快乐安康…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我有一种感觉,老舍先生笔下北京的秋天并没有离开过我们,它始终就在我们身边。
我深深爱着这天堂一般北京的秋天!
2018年9月2日初稿,9月8日完稿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月饼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广式、京式、滇式、苏式、潮式等月饼广为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若无特别注明,
杏耀代理-杏耀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shelib.org/?p=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