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_用声音传递阅读力量——长三角有声阅读联盟成立
让文字发声,传递阅读力量。9月1日,长三角有声阅读联盟成立仪式在浙江图书馆举行。 来自江浙沪皖四地的图书馆代表、朗诵协会专家代表、浙江省各地市县公共图书馆馆员代表及有声阅读推广志愿者等齐聚杭州,展开了一场关于声音的“华山论剑”。
联盟由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金陵图书馆,以及上海市朗诵协会、浙江省朗诵协会、安徽省朗诵协会、江苏省朗诵协会共同组成,旨在整合长三角各大公共图书馆及专业朗诵协会的各类资源,把海量丰富的阅读资源转化成有声的传播力量。联盟将联动长三角各公共图书馆及专业朗诵协会的力量,致力于打造有声阅读空间,结合数字图书馆的传播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声阅读推广活动,让更多读者感受到有声阅读的魅力。
浙江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致辞
长三角有声阅读联盟签约仪式
“阅读V声音”长三角高峰论坛嘉宾对话环节
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如今的有声阅读,科技的进步为全民阅读提供了多种路径,关于书究竟应该用“听”还是用“看”的探讨, 在“阅读VS声音”长三角高峰论坛嘉宾对话环节中来自传媒、教育、互联网产业的各位嘉宾从问题引发思考展开讨论。
“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傅国认为,根据不同的地点和时间,不同人群有选择不同阅读方式的权利。 “国人素有将实用工具艺术化的能力。”站文化传播方式的角度,他相信,吟咏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归。“当写字极尽其美时,即成为书法,诵读到一定境界也将能成为朗诵艺术。以常州吟诵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有声阅读自古就是汉诗文的活态。”
在浙江卫视首席主播、浙江图书馆理事会理事许婷看来,“阅”与“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读’书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和表达。”相比用眼睛一目十行,她认为诵读是读者在“阅”的基础上,将文本消化理解后的重塑。“‘出口成章’即是文与诵之间的相互转换。” 既有书香阵阵,也有书声朗朗——无可否认,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书中的文字魅力转化为语言魅力,为文化提供了一种声色俱全的传播方式。
文本语言无法回归生活语境——上海复旦附中原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过传忠也深有同感。“朗读是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够让文字具有生命力。但相比声音与情感,学校的语文教学往往更注重无声的内容。” 过传忠的印象中,曾经旁听过由年轻教师所上的一节“尴尬”的语文课。老师正在为学生诵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读到战争惨烈场面时他发现有学生竟然笑了出来。 “因为课文读得毫无情感,学生无法代入感情,甚至对文章造成误解和歧义。”传统的课堂齐读课的“课文调”过于机械,阻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传忠强调,只有“字读准、词读活、句读全,篇才能读透”。 朗读便于记忆,但朗读不只为了记忆。在座嘉宾期待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朗诵的意义,为孩子添一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言气质。
“我们的耳朵是在一个等待被唤醒的状态”,喜马拉雅FM高级制作人顾文豪则把重点放在了听众身上。“文本是‘脱水’的,它在形式上通常有标准、可复制,但声音更注重讲述感、体验感,以及为听众创造一种可沉浸的情景。” 顾文豪举例,在许多有声阅读平台上,许多方言产品也有许多粉丝拥护。“每一次声音的发出,都是一次和陌生人的打招呼。有情感,是一切优秀的有声阅读产品的前提。”他强调,要让听众听得舒服,声音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听书市场规模为32.4亿元,同比增长36.7%,粗略估算,2018年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约45亿。移动有声APP平台已经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 “我们在看到‘读’的价值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听’的意义。”
全民阅读的时代,无论看书还是听书,阅读者们同样保留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坚守。只要阅读的本质不变,文化的价值就能够依然,在峰会当晚的名家朗诵会上,长三角有声阅读联盟各方代表将文本立体呈现在舞台上,用实力诠释了有声阅读的力量。由浙江图书馆选送,“阿六头”安峰编剧,红坚等文澜朗诵团成员主演的微舞台剧《我们仨》,将中长篇文学作品精炼成“微剧”,演绎杨绛、钱钟书、钱媛三口之家的故事,成为有声阅读推广探索中新颖而大胆的尝试; 温州市图书馆的读书话剧社在多年实践中为业余读书、戏剧爱好者提供了平台,将话剧成为深阅读的独特演绎,晚会上呈现了由黄彬彬等主演的《生命列车》; 金陵图书馆多年来致力为视障人群解决困难,在有声阅读推广工作中成绩斐然,晚会中由唐莹带来《你是我的眼》’
《我们仨》剧照
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会长魏民《一个小公务员之死》
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刘广宁《卖火柴的小女孩》
上海图书馆选送作品《春》,由中国优秀小说演播家、歌唱家、主持艺术教育家,原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主持艺术系主任,教授、主持艺术与口语传播工作室主任、主持艺术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宋怀强演绎。
浙江省朗诵协会会长刘忠虎《茅以升》
上海市朗诵协会会长,国家一级文学编辑陆澄《母亲和我们的名字》
浙江省朗诵协会选送《世界,请听中国朗诵》(左起)浙江之声《浙广早新闻》和《浙江新闻联播》节目主播维琳,浙江省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王福生,浙江卫视首席主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图书馆理事会理事、浙江省朗诵协会常务理事许婷,浙江省朗诵协会理事姜天航
在接下去两天的有声阅读推广志愿者培训班上,专题讲座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习,探讨对有声阅读推广的专业见解。上海市朗诵协会会长,国家一级文学编辑陆澄主讲《汉语的与旅行和现代诗文朗诵的呈现》谈到朗诵是一种独立于其它声音艺术的语言表演样式,只是“朗诵易,朗诵好难”确是大部分朗诵爱好者的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陆澄老师针对朗诵语言创造的三个“境”即音境、情景和意境展开讲解,干货满满。讲到“有声语言创作和经典文学改编”,大家习惯了“阿六头‘’用杭州话说的新闻,现今看到他做起了普通话的“微剧”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响呢? “我们想要更多尝试增添新鲜感的阅读推广方式,把诗歌、小说等通过表演呈现出来,才可以让大家真实感受到文学的张力。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在文本本身,更在于一些戏剧性、矛盾冲突以及人物情感。” 安峰老师团队的探索为阅读的推广活动变得更加多元化、更有趣带来了方向性指引,现场各方来宾的互动评价足显微剧的受欢迎程度,我们也相信阅读推广工作可以借微剧之力找到更多的闪光点。“打造有声阅读品牌活动,融汇传统与数字新服务”,由金陵图书馆馆员,“朗读者”公益项目策划人张婕详细分享了金陵图书馆的成功案例,从与社会各界相关单位合作招募朗读志愿者,到以南京地方文学作品为特色甄选授权朗读书目 ,开展“盲人剧场“、””“朗读者”读书会等,再通过志愿者朗读录制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基本文化权益的路上先行一步,针对盲人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值得提倡。作为浙江省播音主持艺术优势专业负责人、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的王福生教授以四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分享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分享《有声语言的再现》,并现场指导参会代表演绎作品。
为期三天的长三角有声阅读高峰论坛暨有声阅读推广志愿者培训班圆满落幕,这一场关于阅读与声音的“华山论剑”仅仅是一个开始,长三角有声阅读联盟后续将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和载体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指导、提升公众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阅读、爱上阅读,一起用声音传递阅读的力量。
(摄影:于伟 肖晨 夏天 )
(若无特别注明,
杏耀代理-杏耀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shelib.org/?p=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