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代理-杏耀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杏耀平台在线注册_【文澜读书】文学与翻译——外国小说中译漫谈

        文学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形式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行为,其目的是沟通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化,并使之得以交流。2015年10月24日上午9点,文澜读书中外名著讲读邀请浙江工商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张亦辉,和听众谈谈外国小说的中译。

        文学作品是由艺术的语言构成的,所以文学翻译与其他文体的翻译还有所不同,文学翻译是艺术的翻译,是语言文字艺术的再现,是特殊的语言信息传达的方式,也是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把握。它要求译者不仅要忠实地把原作的内容翻译过来.而且要把原作的意境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获得美感,得到启发和感动。八十年代以来,大量的外国小说、诗歌被翻译成中文,据说翻译总量占世界前列。除经典小说外,更多现代派文学作品涌入国内读者的视野,如《百年孤独》、《局外人》、《洛丽塔》等,此类翻译除了要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外,还不能忽视“风格特色”,因为文学的风格是创造的关键因素,是艺术创造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风格的作品是没有血色的,是苍白的,也不会产生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不能传达给读者美的享受。因此,对文学的翻译众说纷纭,其中负面的有诗人弗洛斯特:“诗即译中所失”;雪莱:“原诗是火焰译诗是灰烬”;堂诘诃德:“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来看花毯”;而中国的傅雷对此抱着正面的态度,他的“神似”说:“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茅盾认为好的译文“好像原作者用另一国文字写下自己的作品”。而张老师认为,文学翻译最重要的还是译者的母语修行(语感、词汇选择、韵律与节奏等)而不单单是外语能力,理解原文并不那么难,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中文表达上。张老师通过若干优秀的翻译案例,如汝龙对契诃夫的翻译,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全集》,李健吾与周克希对福楼拜小说的翻译等等。张老师用汝龙对契诃夫的翻译托尔斯泰、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的小说译文进行举例,从自身的阅读角度尤其是语言语感角度出发,分享其中译文的好坏优劣。

        博闻强识的张老师对文学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令人深深折服,也吸引了在场近80位张老师的忠实听众。多元语境下的多元文化实际上加重了每一个翻译工作者的任务,翻译工作者不仅要能忠于原著的翻译,而且要对自己的翻译结果做出正确合理、恰当的解释,而读者也要有眼光能从纷繁复杂的翻译作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真正享受外国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精神享受。

 

 


 

 
这是一个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