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代理开户_活动报道:【文澜读书】经典会读《孟子》会读 渐入佳境
文澜书友会会员 李鹰
5月伊始,浙图文澜读书组织的国学经典《孟子》公开会读活动首次试水,就获得参与读者的热烈反响和好评。
7月初,《孟子》公开会读第二波继续《梁惠王章句上》,再次掀起研读和讨论经典的热潮。
7月初,《孟子》公开会读第二波继续《梁惠王章句上》,再次掀起研读和讨论经典的热潮。
早上九点,浙江图书馆开门没一会儿,一楼文澜演讲厅的会读现场很快就聚集了近百位读者,他们有的是事先报名的文澜书友会会员,有的是看到指示板被吸引过来的。细心的读者留意到,因为时值暑假,有好几位家长都带了孩子来参加。
这次会读继续由浙江大学史学博士研究生吴永明主讲。吴博士以梁惠王与齐威王“比宝”的小故事开头,向大家解释了梁惠王“卑辞厚礼”延请孟子、淳于髡这些学者名士到魏国的历史背景。在简短回顾了前三章的内容之后,就带着大家开始齐声朗读第四章:“梁惠王曰:‘寡人原安承教。’……”琅琅书声中,时有读者轻轻走入,融入其中。读完一节,照例是吴博士讲解,大家发言或提问。因第一次会读时偶尔会有读者发言略嫌冗长或过多地借题发挥,所以这次主持人强调了“简洁、切题”的原则后,大家似乎更有分寸感了。
一位长者对“杀人以刃与政,有以异乎?”不太认同,认为有时当政者“好心办坏事”也是难免的。吴博士理解长者的宽容之心,然后指出这得看恶政造成了什么后果,如果是“率兽而食人”的恶政其影响当然很恶劣。有读者补充,不管是个人还是当政者,犯了错都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
关于梁惠王是否应该按照孟子那一套实行仁政,以及最后有没有做,结果如何,大家都很感兴趣。在读到“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时,有书友疑惑地问“仁政在梁惠王时是否远水不解近渴?”吴博士笑着说,假设梁惠王找到了一批上将帮他雪耻,也可能比实行孟子的仁政见效更快,但要国家长治久安,武力还是不如仁政更有效。“那仁政是否太过理想化,有必要去追求吗?”主讲人还未开口,就已经有书友抢先回答:“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理想,但只要保持理想这个目标,就可以一步步接近理想。”“那最后梁惠王按照孟子这一套做了吗?魏国强大起来了吗?”吴博士没有直接回答“从后面孟子又去找齐宣王了大家应该知道结果了”引得大家会心一笑。事实上,孟子在大梁只呆了一年,次年梁襄王继位后孟子只有一次对话,就是第六章“天下定于一”,之后孟子对梁襄王不满,当年就离开了魏国。
在回答读者关于读书对于在校学生的意义时,吴博士说,单从《孟子》的行文来看,就代表了先秦散文的高水平,《孟子》对宋代古文运动的影响也很深。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比重越来越高,所以读国学经典对学生的古文功底大有裨益。受到家长鼓励的两个小学生相继发问“孟子说不嗜杀人者得天下,可天下定于一,那么说是不是要用和平的方式得到天下?”“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这两个出自孩子的问题竟然都很大,让吴博士所料不及,颇费了点口舌解释,他也很高兴能听到孩子问出这样的问题。发言的读者提议,下次可以对历史背景再多一些介绍,帮助理解文章的时势环境。
在会读接近尾声时,吴博士再次向书友们推荐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和钱逊先生的《孟子读本》这两个比较经典的文本。
时间在朗朗读书声和热烈讨论中不知不觉溜走。会读结束后大家都意犹未尽地围成一圈继续探讨。“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传统经典,越是体会,滋味越深,只是时间把我们和传统文化割裂的太久,所以才显得陌生。而一旦重拾,拂去尘土,国学的真面目竟如此亲切。
(若无特别注明,
杏耀代理-杏耀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shelib.org/?p=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