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耀代理-杏耀注册开户指定官网

杏耀登陆网站_活动报道:快乐“赶集”,收获多多

        “分享阅读,交换快乐。 ”4月25日浙江图书馆一楼办证大厅书香飘逸,一场图书赶集活动热闹开场。本次活动由浙江图书馆图书文献部举办,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拿出家中闲置书籍与他人进行互换,大家以书会友,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活动当日大厅的长桌上满满当当摆出了 400多册读者拿来交换以及捐献的图书,参加“图书赶集”的读者从老人到孩子,几乎覆盖了各个年龄层,大家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书只要看过了,很少有再次翻阅的欲望,放在家中基本就闲置了。”“赶集”现场的一位读者说她喜欢看书,也喜欢买书,家里的书籍多得没地方放,有时还要清理一些作为废物处理掉,十分可惜,“参加这样的换书活动,可以看到别人的书,相当于不花钱又多买了新书,确实好!”         共有 100余名读者热情参与了此次“图书赶集”,成功交换了200余册图书。活动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都市快报》等媒体对活动也进行了现场报道。   图书文献服务部  

杏耀测速娱乐_活动报道:苗绣的文明价值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流传在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的苗绣有着不同的形式与风格。苗族的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4月24日晚,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阿城作客文澜讲坛,为近400名粉丝读者分享了他多年对考古、天文、历史、人类学与苗绣结合的解析。       阿城老师很看重业余者。业余者常常是真正感兴趣的人,是不计成败毁誉、始终追寻下去的人,是始终对自己诚实的人,更是这个世界里广泛存在的创造性力量。因此阿城老师在活动开场前光是调试投影仪就调试了半个小时,目的就是能让读者更清晰的看到图片上的细节。       老师从良渚文明说起,从造型的独特角度梳理上古文明的发展脉络,还原出两千多年来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图形和意义。阿城老师还拿出了玉板图、苗绣刺绣图、八角星纹彩陶盆、苗族鬼卒衣、苗族背儿带盖头、苗族鼓藏衣、东方苍龙的星象图等大量图片,为读者解读九宫格的由来以及苗族刺绣里的北极星和古人看天象打鱼、打猎的古代文明。       别人都说“阿城先生是各种领域的业余者,例如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但他做出了很多专业者都羡慕的成绩。我们从来不知道阿城老师的专业是什么,所以我们永远在猜他的下一步。”这话一点没错,整场2小时的讲座下来,看似在讲苗绣,实则讲诉了整个中国的古代文明。讲座结束后更是有大量美院的学生表示听了阿城老师的课错过末班车也值得!   阿城老师为文澜讲坛题词 阿城老师在讲座中 讲座现场 讲座结束后,阿城老师为热情的听众们签名留念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杏耀怎么样_活动报道:文澜朗诵公开课之艾青作品朗诵赏析

      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艾青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诗人。他的创作不仅开了一代诗风,而且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乃至40年代后期的诗界。曾有人评价他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光明与黑暗搏斗的伟大时代,创作最多、成绩最好、影响最大的诗人。5月10号下午,文澜朗诵公开课以朗诵艾青的诗歌作品,来深度解读艾青诗作。100多名诗歌朗诵爱好者前来聆听本次课程。       本次朗诵课上,朗诵爱好者先后朗诵了艾青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然后由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刘超老师加以点评和指导。作品包括抗战前后创作的,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等,那种急切忧虑的心绪、冷竣而真实的笔触,无不赤诚炽烈、深沉执着的表达着对祖国河山、人民命运的关怀,这份“忧郁”传达出的苦难的力量,就是艾青早期诗作的感情基调。另外,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也是艾青的永恒主题,如学员所朗诵的《黎明的通知》、《太阳之歌》、《生命》、《春姑娘》、《关于爱情》等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而《献给乡村的诗》、《少年行》、《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带有自叙性质的作品以丰厚的感情、朴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乡村和土地的情感。       刘超老师在指导朗诵作品的过程中,反复强调朗诵者首先要把握作品的基调,理解创作背景并读懂作品中所描述的画面背后所深含的内心情感,把声音的弹性、气息控制等朗诵技巧运用到作品中,以虚实、强弱、高低等形式来体现朗诵者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学员们纷纷表示这堂节奏紧凑、内容丰富的指导课让他们获益颇丰,以朗诵这种形式向大师致敬,给他们的阅读带来更多交流的快乐。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杏耀线路5检测_活动报道: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亘古未有的时代,工业时代的知识体系正在崩解,而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体系尚未建立。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早已渗透到每个领域,然而,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或许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惑,那就是:现在学的这些东西,究竟为什么要学它们?2015年5月30日下午14点,文澜读书分享沙龙请来自香港的专栏作家、“原来酱紫”自媒体创办人许骥,来为我们解解这个“惑”。       许骥老师用了四个标签式的关键词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文学,历史学,记者,互联网。每一个关键词的后面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如今的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自媒体人——开设自己的专栏、成为报社评论员、运营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不要小看互联网”,分量不轻的短短数字成为本场分享沙龙的核心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你还会读书吗?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小时候读书,是为了考大学;大学里读书,是为了找工作……我们何尝为自己读过书呢?甚至于,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我们,当被问及有什么爱好的时候,答案通常都是苍白的。可幸的是,如今的互联网摧毁了传统的教育金字塔结构,知识已经不再是一座金字塔,而更像是一张张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网络。互联网的精神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注重分享的时代,我们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容易获得知识。读书不为任何功利的目的,纯粹出于喜欢。简单的说,就是我只信对的人,我不信对的标题,对的人是谁?就是自己感兴趣的,能激发自己思维与感触的作者,读他写的书,读他推荐的文章,这就是用互联网思维读书,每个人从自身出发,用你的兴趣把自己的心当作一颗种子,在你的环境里种下去,然后寻找你最需要的东西,一点一点的生长与壮大。       许骥老师幽默诙谐地与台下近120名听众分享着时下互联网的热门话题,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契机,却也伴随着种种担心。拒绝浮躁,静心做事,找对自己的兴趣,找准自己的目的,才能真正从阅读中获得知识与满足。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杏耀测速娱乐_活动报道:“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分享会

      “这是一门没有学分、没有课本,也没有阅读书单的课,这门课只有一个学生,学着去面对衰老与死亡,学习笑着告别。教授与学生相约了14个星期二,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既幽默又触动人心的生命对谈。”这本曾被翻译成32国文字的畅销书《相约星期二》被搬上话剧舞台,场场爆满。7月22日晚上,这部由两个男人演绎的同名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主演之一卜学亮先生来到浙江图书馆文澜朗诵公开课,和200多名朗诵爱好者、戏剧爱好者以及杭州的媒体们近距离分享了这部话剧戏里戏外的故事。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杭州市作协副秘书长、剧评人陈曼冬女士作为嘉宾主持,和卜学亮展开了这部话剧背后故事的对话,包括他和老戏骨金士杰对戏时学到的戏剧表演的细节,包括这部话剧对他的人生观的影响。这部剧中教授莫利用所剩的时间,以自己为活教材来研究“死亡”,把自己最真实的生命经验教授给这位世故而冷漠、追求物质的学生——米奇,希望透过米奇,把自己走过来的生命历程、生死的领悟留下纪录。留给观众去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如何活着,如何面对疾病,如何面对死亡,而生命真正值得重视的又是什么。尽管整部戏只有两个人,却能让观众们在他们细致入微的表演中一会笑一会哭。      分享会上浙图文澜朗诵团成员红坚、崔妤頔、傅博涵还现场演绎了这部剧中两个片段,他们至情至真的剧本朗读让现场的观众深切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内涵,对这部话剧和这本书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分享会的最后,卜学亮朗读了这部剧中莫利教授最喜欢引用的奥登的诗歌“1939年9月1日”节选,“我们必须彼此相爱,否则就会死灭…”,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爱情、有关工作、有关社会、有关原谅以及死亡等等问题的思考。   卜学亮和嘉宾主持陈曼冬的对话 学亮在书架前留影 文澜朗诵团傅博涵朗读剧本 文澜朗诵团红坚、崔妤頔演绎剧中最后一段 现场观众提问交流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杏耀登陆网站_活动报道:杭外“牛师”倪江来了 教孩子们自由阅读

      “阅读习惯比阅读作品重要!”倪江老师在文澜讲坛上如是说,这一观点受到了450余位在场听众们的普遍认同和欢迎。       7月17日上午,由文澜讲坛联手都市快报名家经典阅读讲坛共同推出的“读经典儿童文学与作家名师对话”系列讲座步入了最后一天的行程,邀请到的名师是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倪江老师。倪老师作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曾带领杭外的学生队伍夺得汉字听写大赛的冠军,他的语文课堂以特立独行、离经叛道著称,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充分享受到自由阅读的快乐。       讲座开始后,倪老师没有立即开讲,而是与小听众们玩了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由十多个孩子扮演“不许说话不许动”的“木头人”,当倪老师喊出“不许动”的口令之后,孩子们便不能够做任何动作。几局游戏结束后,倪老师告诉大家,这个游戏虽然孩子们都玩得很出色,事实上却抑制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我们不该让孩子们成长为游戏中的“木头人”,而应该让他们自由地感受世界的美好,活泼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更加健康呢?倪老师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经典书籍,看经典影视作品,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接着,倪老师围绕着如何培养阅读习惯和哪些作品才是经典作品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让孩子快乐地阅读,什么年龄段就看什么年龄段的书,给他们足够广阔的自由挑选的空间。”倪老师强调。讲座中,倪老师还给听众们现场推荐了一些作品,譬如文学小说《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电影《男孩世界》、《怦然心动》等等。      现场互动环节,听众们纷纷抢着举手,向倪老师咨询在培养孩子过程中的困惑。还有些小听众走到台前,道出了他们平日里未曾对老师家长吐露的心声。       讲座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走向尾声。至此,为期三天的系列讲座全部结束,听众们表示:虽有不舍,但也收获满满,听作家名师讲课,非常值得。   倪江老师为文澜讲坛题词 倪江老师在讲座中 现场听众全神贯注地听倪老师讲解 浙江图书馆读者活动推广部  

杏耀代理官网_书卷之美--留住阅读温和的回声

        什么是好书,除了本身的内容吸引人之外,书籍设计更是赋予一本书以生命。为配合即将在浙江图书馆举办的“德国最美图书2013/2014获奖作品”书展,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和浙江图书馆特别邀请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教授来馆,与广大爱好者共同探讨展示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 “书籍之美”。         9月29日上午,吕敬人带着独有的文人艺术气质,缓缓的开始讲述今天的主题“书卷之美--留住阅读温和的回声”。现在是碎片化阅读泛滥的时代,电子书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电子书方便快捷的功能迅速得到人们的垂青,但电子书也有致命的缺点,因为它承载的信息是呈井喷式的,使得人们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去攫取有用的东西,这就无法形成真正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将信息转换成知识,而不是将信息在当下快捷的应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吕敬人主张让人们回归到一种慢阅读,通过“手触、眼视、新读”将信息转变为知识。         在谈到国人的书籍阅读量时,吕敬人不无忧虑的说到根据2013年的相关统计,中国人的阅读量是平均每人4.3本, 日本本, 俄罗斯本,最多的是 以色列的67本,一个没有书籍阅读的民族是非常危险的。5040         对于未来书籍阅读有没有存在电子书籍与纸质书籍结合的可能性。吕敬人认为,很多国外的电子书一样可以做得非常精美,但当下中国电子 书籍设计水平还不够好,它缺乏的就是审美与设计规律,缺乏书籍设计的方法论,没有了逻辑关系,没有了书籍结构,丧失信息的层次化表达。吕敬人说,作为一个做书人,出版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们只讲究降低成本,快速出版,一味追求“高大上”与“短平快”,导致了书籍的大量重复、山寨、最终书籍成为了压在仓库的废纸。所谓“新造书运动”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多做点精品书,拒绝“高大上”与“短平快”,让人们既可以享受到阅读的快感又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          吕敬人又介绍了在德国举办的“德国最美的书”、“德国青年书籍设计”和“世界最美的书”三大赛事,他列举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同时也指出了中国书籍设计与国外的差距,他认为我们的书大多重视装帧一件“漂亮”的外衣,缺乏文本内在编辑设计力量的投入;文本叙述的语言和方法流于平庸,缺乏概念、创意和想象;缺失的是专注、细节、态度和责任。没有温度的设计如何赢得阅读的动力!书籍之美需要作者、编辑、设计师、印制人、销售和读者,所有书的参与者的付出与呼应。         讲座现场摆放了浙江图书馆馆藏吕敬人的著作和设计书籍,以及获得“2013/2014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作品,讲座开场前后让读者最直观的感受书籍之美。两个小时的讲座就这样一气呵成的讲完了,结束后,在场的人久久不愿离去,争相与吕敬人合影留念,吕敬人也以自己的书籍作为礼物回馈给广大爱好者。   吕敬人——探寻书籍之美   吕教授为粉丝们签名   讲座相关馆藏书籍受追捧   现场听众    

杏耀怎么样_形象展示显风采 ,技能比武展实力——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技能竞赛侧记

      悠扬的船歌、动感的韵律、声情并茂的朗诵……9月22日上午,德清县图书馆的报告厅内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绝伦的形象展示show,而主角,是来自全省11个地区公共图书馆的馆员代表们,她们一改往日严肃认真的职业形象,以当地图书馆的特色服务结合音乐剧、舞蹈、朗诵、快板、三句半等舞台形式,展现现代图书馆员的精神面貌,演绎图书馆人热爱生活、默默奉献的靓丽风采,为大家奉上了一道丰盛的视觉盛宴。这场展示也拉开了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图书馆承办、德清县图书馆协办的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技能竞赛暨第二期读者服务工作培训班的大幕。       本次读者服务技能竞赛共分为服务形象展示、知识竞答、电脑操作、分书排架四个环节,各环节内容设计新颖,包含了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内容,既考理论知识水平、又注重实际应用,还展示了各地区馆员的个人风采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此次竞赛也得到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积极响应,参赛选手们都是经过各地区认真组织、逐级筛选而产生的,大部分都是各个馆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代表了我省当前公共图书馆一线读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形象。       下午开始的服务技能竞赛更是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知识问答环节,选手们屏息凝神,认真听题,回答时有条不紊,胸有成足,只见场上比分你追我赶,交替上升;电脑操作环节,选手们根据给出的题目,互相协作,查询答案,现场气氛热烈而紧张;分书排架环节,选手们快速识别,认真分类,手指上下翻飞,图书左右挪移,几分钟后,图书就按中图分类法整齐划一地排列在书架上,而场外观众更是加油鼓劲、助威声此伏彼起。       在经过四轮激烈的角逐后,嘉兴代表队脱颖而出,获得团体一等奖,金华代表队、温州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杭州代表队、湖州代表队、宁波代表队获得团体三等奖,舟山代表队、绍兴代表队、台州代表队、丽水代表队、衢州代表队获得团体优胜奖,另外在此次竞赛中表现抢眼的温州市图书馆诸葛列炜、德清县图书馆何海燕获得优秀个人奖。    形象展示  电脑操作  知识竞答  分书上架  团体一等奖 浙江图书馆  

杏耀注册测速_2015年度文化共享工程“微视频制作与新媒体传播”专题培训班在杭举办

        9月15日,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共同举办的2015年度文化共享工程“微视频制作与新媒体传播”专题培训在杭州拉开帷幕。       以“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评选及推广服务项目为依托,为提升文化共享工程各省分中心、各级支中心利用新媒体对文化资源进行传播利用的水平,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委托浙江省分中心举办“微视频制作与新媒体传播”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有来自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广东、河北、吉林、浙江分中心的代表和各省文化馆代表共18名。省内11个地区30个支中心40名学员参加培训。参会的有很多是共享工程的骨干,年轻的老将,更有新生的力量。           “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评选及推广服务项目是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文化共享工程山西省分中心、浙江省分中心、安徽省分中心共4家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以“微视频”为载体,通过大赛评选的方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征集活动,并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各级网络、新媒体平台及其他视频网站对活动产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在本次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发言,他表示已经看到了部分上传的参评微视频,感觉非常好、非常生动,希望通过本次培训,为各地开展微视频征集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各单位更好地普及和掌握微视频的技术和手段,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推动公共数字文化的传播提供帮助。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李建刚教授和田维钢教授就微电影剧本创作、拍摄技巧、作品传播等主题做了精彩讲解,并与学员深入互动。   浙江图书馆  

杏耀代理1980_浙图服务进校园——走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3月29日,浙江图书馆上门服务来到下沙大学城,走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在校师生们提供上门办证和针对如何利用浙江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咨询服务。         从12点开始,位于经职院信息科学楼一楼大厅的浙江图书馆临时服务台就开始迎来热情的师生读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大家纷纷自助办理支付宝电子借阅证,自行取阅《浙江图书馆服务指南》和《浙江图书馆借还书使用指南》,并对如何使用浙江图书馆图书文献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进行了细致的询问。在得知成功办理阅览证后就可以远程免费使用浙江图书馆189个馆藏数据库后,一位来自物流学院的老师表示,“那确实很好,我们平时教研都需要参考大量资料,浙图的资源可以和自己学校的互补。”         除了办理读者证和推荐图书馆馆藏资源,浙江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也给师生读者们带来新鲜体验。浙江图书馆新推出的“U书快借”服务,读者买书浙图买单,前来服务台咨询的师生们听到消息都开始跃跃欲试。“一只手机就可以逛浙图,真是太方便了”,不少老师都发出感叹。         活动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逾百人前来临时服务台咨询,最终成功办理了支付宝电子读者证77张,实体读者证6张。